项目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认证机构为证明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内部国家知识产权智能管理体系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或技术标准要求而开展的合格评定活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应每3年认证一次,每年审核一次。
认证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 29490-2013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33250-2016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33251-2016
·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GB/T20550-2020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33250-2016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33251-2016
·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GB/T20550-2020
认证收益
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贯标和认证,不仅可以为应对生产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摆脱知识产权管理困境,而且能够有效规范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秩序,进一步改善企业知识产权运行环境。除了解决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企业还能通过贯标认证,获得诸多切切实实的收益:
有助于提升无形资产价值
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有助于形成比较优势地位
在国产化采购大环境下,占得 IPMS 认证先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更易为政府和社会所采信,有利于采购竞标中营造“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
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全员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点得到全方位识别,风险跟踪监控措施 持续完善,风险应对处置常态化机制有效建立;相关知识产权风险逐步得以化解,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好转。
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力全方位激活,创新成果得到应有尊重和保护,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建立,知识产权效益充分显现,创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良性永续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有助于资质认定和获得奖励
企业通过 IPMS 认证,可有效证实其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与标准的高度符合性,并充分表明其对技术创新 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因而对于申请科技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认定 具有十分积极的助推作用。此外,现阶段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还可享受政府资金上的支持。
有助于提升无形资产价值
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有助于形成比较优势地位
在国产化采购大环境下,占得 IPMS 认证先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更易为政府和社会所采信,有利于采购竞标中营造“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
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全员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点得到全方位识别,风险跟踪监控措施 持续完善,风险应对处置常态化机制有效建立;相关知识产权风险逐步得以化解,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好转。
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力全方位激活,创新成果得到应有尊重和保护,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建立,知识产权效益充分显现,创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良性永续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有助于资质认定和获得奖励
企业通过 IPMS 认证,可有效证实其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与标准的高度符合性,并充分表明其对技术创新 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因而对于申请科技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认定 具有十分积极的助推作用。此外,现阶段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还可享受政府资金上的支持。
贯标流程
“贯标”指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中科检测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启动贯标:召开贯标启动会,进行动员和任务分工
诊断分析:调研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估算贯标进度
构建体系:任命管理者代表、确定组织架构、明确职责权限,拟制方针、目标
准备文件:编制于册、程序、制度,提供运行记录模板
实施运行:发文宣贯,督促职能部门按体系文件要求落实管理职责,填写运行记录
内部审核:按标准要求,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通过管评输入、输出的方式,定期评审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申请认证:准备认证申请资料,联系认证机构,填报认证申请、签订认证合同,按约定支付认证费用
启动贯标:召开贯标启动会,进行动员和任务分工
诊断分析:调研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估算贯标进度
构建体系:任命管理者代表、确定组织架构、明确职责权限,拟制方针、目标
准备文件:编制于册、程序、制度,提供运行记录模板
实施运行:发文宣贯,督促职能部门按体系文件要求落实管理职责,填写运行记录
内部审核:按标准要求,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通过管评输入、输出的方式,定期评审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申请认证:准备认证申请资料,联系认证机构,填报认证申请、签订认证合同,按约定支付认证费用
认证流程
合同评审:对认证申请书、认证合同、体系资料以及企业经营合规性进行评审
方案策划:根据企业人员规模、经营地址和经营活动复杂程度等情况,进行审核人日策划,指派审核组
一阶段审核:审核组长进行文件审核,并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判断是否具备二阶段审核条件,沟通二阶段审核安排
二阶段审核:审核组通过面谈、走访、审查文件等方式进行现场审核,适用时开具不符合项,提出初步审核结论
不符合项关闭: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在不符合项关闭的情况下,提交审核案卷
内部评定:对审核案卷进行内部评定,进行问题控改(适用时)
发放证书:进行认证决定评定和审批,发放认证证书
方案策划:根据企业人员规模、经营地址和经营活动复杂程度等情况,进行审核人日策划,指派审核组
一阶段审核:审核组长进行文件审核,并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判断是否具备二阶段审核条件,沟通二阶段审核安排
二阶段审核:审核组通过面谈、走访、审查文件等方式进行现场审核,适用时开具不符合项,提出初步审核结论
不符合项关闭: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在不符合项关闭的情况下,提交审核案卷
内部评定:对审核案卷进行内部评定,进行问题控改(适用时)
发放证书:进行认证决定评定和审批,发放认证证书